1.前言:
『鹽田生態文化村』位於鹽田南寮,其前身係『安順鹽場』,為鄰近地區的文化中心,建築於1919年,是日治時代台灣第一個製鹽工業區,在當時,其所生產的瓦盤鹽之品質,可說是當時台灣首屆一指的,所以產鹽,其中 95%運銷日本北海道、5%銷往朝鮮 (今之韓國),等於全部外銷。
近年來由於「台南科技工業區」及「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先後設立,使得已近九十年代的製鹽歲月終於走入歷史,而世居鹽田、長期均以製鹽為生的子民,不得已亦於九十一年十月間,相繼無奈地完成政策性的遷村。
92年4月8日,鹽田生態文化村舉行入口景觀平台典禮, 由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台南市長許添財共同主持,正式為鹽田生態文化村的籌建工程啟動。典禮中主委陳郁秀特別強調: 『開發鹽田生態文化村,是一項具有政策性和指標性的工程,所以從文建會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閒置空間再利用、地方文化館、文化創意產業、以及生態保育等方面,均可找到永續發展的資源,同時,並可落實文化、生態、心靈環境的結合,所以鹽田生態文化村,實是打造成為國際級觀光景點,最具潛力的地區。』
2.擁有最佳的地理環境:
『鹽田生態文化村』連同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總面積共有三五五公頃,今所規劃的:將呈現出瓦盤製鹽產業、鹽村文化、鹽村創意產業等,並結合了既有的古蹟「日治時代的運鹽碼頭及古衙門、珊瑚礁圍牆、紀念碑、建築於1919年的安順場務所、已有60多年壽命仍然運轉自如的老抽水機組、在41年建造的鹽警所、活動中心、衛生所、舊宿舍等」,以及因為保護區的設立,鹽田生態文化村擁有最佳的地理環境,雖然緊鄰台南科工區旁,但因事前即已有妥善的設計與規劃,所以絕無受到被污染的顧慮,同時又因本村居民均已遷離,自然也沒有一般社區在生活中所排放的污水,當然是最具有賞鳥、認識自然生態等天然資源;也是今後發展成為『賞鳥兼具觀光』條件最齊全、資源最豐富、也最具開發價值的所在地。
3.大家的期許:
在台南市長許添財全力爭取,並責由副市長許陽明親自督導,盧建銘老師幾近兩年的觀察與規劃,以及在鹽友關懷協會的全力積極參與下,大家都有絕對的信心,不要讓這裡只成為『野鳥和古蹟』的荒地,我們要追求的是讓「它」成為一個有『人』的參與,又能發展為觀光、產業及教育等多元化,並符合國際級的觀光、賞鳥勝地。
4.成長中的鹽田生態文化村:
a.《瓦盤鹽田》~瓦盤鹽田的復育,不僅讓鄰近老中兩代的居民,又一次回憶到早期那種嚐盡甜酸苦辣的「鹽民」生涯,且為他們製造了就業的第二春。為了保存鹽田文化,預定整修五副已荒廢的鹽田,在已完成的三付『瓦盤鹽田』中,再次呈現出瓦盤製鹽產業的景觀和曬鹽的過程,作為提供來賓及遊客參觀之用,亦可讓他們走下鹽田,親自體會一下「收鹽」的滋味,這不但是為了保存「鹽業文化」最有效的示範,且也是目前最受大家所喜愛的參觀重點。
b.《瓦盤文化廣場》~為了讓遊客獲得更深刻的印象,特別在廟前建造了一座瓦盤文化廣場,底部完全依照傳統瓦盤方式製作,在那裡可讓遊客雖然沒有走下鹽田,也可領悟到所謂瓦盤鹽「它」的曬鹽過程,以及「鹽」的產生道理;而且,只要站在廟宇前的廣場,即可觀覽到台南市區許多重要的地標,尤其是在晚上,當您遙望那迷人、美麗、閃爍的霓紅燈之夜景時,其景色之美,真是令人拍案叫絕而留連忘返。
c.《社區文化工廠展示處》~以自然生態保育和鹽業文化的發揚作主題的工藝品,係完全純手工,且以不規格方式製作,強調『它』的獨特風格及藝品創造,為本村的特色之一,其產品均極具仔細觀賞,當然更值得購置珍藏。
d.《鹽民生活資料館》~我們收集到目前在鹽村也極難看到的昔日鹽田各重曬鹽工具,以及早期鹽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均具有鹽業文化的意義及觀賞價值。
e.《溯古論今館》~結合了鄉親與有心人士的提供,費盡心思與多方面的接觸而收集到的『古老照片』,再與現今文化村的各項活動相片相對照,真讓人有一重:
『憶, 溯古, 思舊情, 昔日鹽田, 景物齊湧現;
變, 論今, 文化村, 鹽田重建, 承先又啟後。』
有關『鹽田生態文化村』即開闢於民國8年前『台南安順鹽場的文化古蹟及景點』今後將分別陸續介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