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前『台南安順鹽場』今『鹽田生態文化村』及『大鹽田地區』精選四百多幅之古今珍藏照片編輯成32版提供大家鑑賞
鹽田永鎮宮總幹事 林化祥
大鹽田地區~這個從闢建於西元1919年(民國8年)的『安順鹽場』(鹽田),原是由已成為歷史名詞的「南寮、北寮及三棟」所組成的部落, 但在80年8月間經濟部於安南區鹽田里設置『台南科技工業區』、又於83年設立『四草自然生態保護區』;使得已接近90年歲月的製鹽產業終於走入歷史,而世居於鹽田長期均以製鹽為生的居民,不得已遂於91年10月間,相繼無奈地完成政策性遷村而遷至今『台南科工區段』。但鹽田里也正因為這個轉變應驗了一個事實,所謂『危機就是轉機』;『它』讓我們有一個為鹽田後代子民,親手打造歷史環境的機會;所以當我們展望未來眼看鹽田舊部落的集結在一起,再加上規劃的美侖美奐之『太龍社區』和『紅樹林社區』的先後建造完成,所以,如今鹽田地區係融合了前地方傳統的『南寮、北寮、三棟』等舊部落和今『125戶太龍社區與400多戶紅樹林社區』,以及『台南科工區』等組合而成;因此鹽田社區可說是從一個傳統的舊部落型態,迅速轉變成為與『台南科工區』為鄰、和『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及『鹽田生態文化村』為界,勘稱是集『工業及生態和文化』並進而快速成長的現代新社區。
因此鹽田地區不僅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古蹟,同時由於地理環境之特殊,亦擁有極具價值的文化觀光資源,因而也具有更多的成長空間:
1.北邊有『台南科工區』,因廠商的進駐提供給社區更多的就業機會,無行中將可帶動地方無限的生機和繁榮。
2.南面緊鄰『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和前之『台南安順鹽場』即、今『鹽田生態文化村』所遺留下擁有近百年歷史文化資產與全力復育為『傳統製鹽產業』之保留、延續及觀光的瓦盤鹽田,確為大鹽田地區提供了最佳之觀光資源。
3.『鹽田生態文化村』為目前極具觀光、教育及傳統製鹽產業DIY的景地, 台南市政府日前更特別將其列為全市國小學生的戶外教學必修課程之地區。
4.安順鹽場闢建於1919年(民國8年), 竣工於1923年,在台南市西北郊四草附近安平內海台江殘部之北,因位於原台南州新豐郡安順庄,故命名為『安順鹽場』,成立距今已有接近百年的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古蹟不僅非常豐富,且均具極高的歷史意義及研究之價值;安順鹽場不僅是當時台灣製鹽會社開發較早的鹽場,也是臨近地區歷史文化中心,爾後因1991年「台南科技工業區」和1994年「四草自然生態保護區」的先後設立,同時因南寮鹽村所在地擁有豐富的鳥類(黑面琵鷺、反嘴鴴、高蹺鴴)紅樹林(海茄苳、欖李、五梨跤)等自然資源,終被劃入保護區內,使得已有近百年的製鹽歲月終於走入歷史。
鹽田地區從融合了傳統『南寮、北寮、三棟』等舊部落,再加上『太龍社區』,以及『紅樹林社區』、和『台南科工區』等後,致使鹽田里住戶與人口數均快速成長的新社區。也就是說目前鹽田地區的居民,是一個多元化及綜合式型態之組合;很多幾乎是從各種不同環境、不同層次,就連習俗方面,也或許有所差異;面對的是一種完全嶄新的環境和生澀疏遠習性的場所;所以新舊社區居民在情感交流上的暫時隔閡應是在所難免;這雖然是一個社區轉型必然的過程,但相對的應該也是社區一個重要必須儘速解決的課題。
因此,我特將從各方面蒐集到有關鹽田地方文化、活動、景觀、人物等,包括有 40、50、60.....90年代的各類珍貴照片,再佐以近期所攝輯的活動照片等計達300餘張,分別製作成15個(4尺×4尺)的大看板,同時加註『對比』與『介紹』內容,期能使『鹽田人』及臨近地區的民眾,都能夠重溫舊夢,找回那往昔最值得回憶的情景,並藉由遺留下的珍貴照片而突顯那如今或已不復存在、或已消失無蹤的鹽田文化景物與其建築,以及極具歷史意義和價值的文化資產,都能藉由『新舊照片』的重現展示;而使大家對:舊照片有溯古的懷思,對新照片有比較的空間。
以下提供的相照片之內容,包含有鹽田文化史蹟、早期生活環境、地方景觀、鄉親影照、晒鹽景觀、鹽田景物,以及鹽田生態文化村的景觀和鹽田永鎮宮近期之宗教教育活動的相片,戡稱細目煩多、包羅萬象。特別是因40~70年代中,民間相機普遍缺乏,所以遺留下來的照片自然尤感珍貴,特別是由於展示的相片完全都與鹽田地方或傳統文化有關,因此當大家在觀賞這些相片時,所看到相片中顯現的人物,感覺到就算不是自己的長者,也絕對是我們所熟悉的面孔;則當然令人倍覺親切;正是:
『憶溯古 追思舊情 昔日景物齊湧現、思論今 印象猶新 比對前後留空間』
茲將精選從40年代至今所蒐集的400多幅『古今珍藏照片』編輯成為32版提供大家分享
留言列表